
1971年9月,毛主席收到了一份来自女儿李讷的报告,在报告中,李讷向父亲报告了自己和徐志明恋爱的事情,并希望父亲能够批准自己和他结婚!
通过询问身边的警卫员,毛主席对女儿信中的徐志明有了一些了解。知道他是东北人,现在是一名服务员,也知道他虽然只有初中学历,但是为人热情爱劳动,尤其是在得知李讷和他如今都在干校,并且是一见钟情之后,毛主席满意地在 报告上写下了“同意”两个字!
01
李讷之所以要给自己的父亲报告这件事情,其实是源于母亲江青的压力。
原来,李讷的母亲觉得徐志明的家世背景太过于普通,他的父亲只是山海关火车站的普通工作人员,徐志明就算长得挺英俊的,但是江青依然觉得他配不上自己唯一的女儿。她的反对让原本就很内向的李讷变的更寡言少语,心中充满了苦恼。
是的,虽说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,也是毛主席陪伴时间最长的女儿,但李讷从小就是一个心思敏感的人,平时内向话不多。不管是平时上学还是参加工作后,她一直都将低调进行到底,不向任何人说自己的父亲是谁。
“低调”这一点,李讷很符合父亲对自己的要求,但是这样的性格也有一些弊端,那就是她平日里最爱与书本为伍,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一直都不热衷,尤其是在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,就连毛主席也开始操心起李讷的婚事。
作为母亲,江青自然也很着急,她曾经张罗着为李讷挑选了一个相亲对象。对方是浙江美术学院的高材生,人长得好也很有才华,可偏偏两人见过面之后,并没有迸发出爱情的火花,只将彼此当做聊得来的朋友。
毛主席和江青都没想到,李讷的爱情竟然会发生在井冈山区的五七干校。
那是1970年,将近三十岁的李讷来到干校锻炼。她如同在北京一样,每天穿着简单的衣服,平时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,直到遇到了徐志明。
徐志明是北戴河管理处招待所的服务员,也是一个性格开朗、风趣幽默的东北小伙子,李讷的沉默寡言在他的眼里,是一种不一样的风格,让他瞬间就沦陷了,随即对李讷展开激烈的追求。
02
他的追求如同他的性格一样热烈,他会约着李讷出来打球,也会在闲暇时间一起散步,看起来漫无目的的聊天中,却逐渐俘获了李讷的芳心。在李讷心里,徐志明的出现就如同一道光,照进了她的心里,那份光亮和温暖让她忍不住想要靠近。
可偏偏母亲江青在得知这件事后,却开始强烈反对。在和母亲争吵多次无果之后,李讷拿起笔,给父亲打了一份报告,并在父亲“同意”两个字后,和徐志明结了婚。
毛主席和江青的看法不一样,他觉得女儿能够找一个工人阶级的丈夫,是很不错的事情,所以特地在两人结婚的时候,送上了一套《马克思、恩格斯全集》,以表达对两人的祝福。
然而恋爱和婚姻终究是两回事,恋爱时的激情和热烈,最终还是归于生活的柴米油盐和日常大事小情中,这让李讷和徐志明这两个生活环境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少分歧。
平日里,李讷喜欢拿起一本书,徜徉在文史的海洋中;而徐志明却不爱读书,只喜欢往热闹的地方去。
无法达到精神共鸣的两个人,矛盾只会越来越多,哪怕儿子徐小宁的出生,也没能挽救两人的婚姻。最终,在闪婚一年后,李讷和徐志明离了婚,儿子徐小宁也被她带回了北京抚养。
对于内敛的李讷来说,这段短暂的婚姻是一段伤痛,让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再碰触,带着儿子艰难地生活着,尤其是毛主席去世后,母子两在北京的小胡同里,生活得就更加艰难了。
03
而徐志明则完全是另一种态度,在从婚姻中抽身之后,他被推荐到河北铁道学院,进修结束后去了东北工作,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,都在锦州铁路局团委工作。他甚至很快就结了婚,过往一切好像都变成了浮云。
李讷则是跟儿子在北京蜗居着,半铺半盖的被子,没有荤腥的饭菜,拉着板车,抢着廉价的白菜,生活中最大的安慰,就是乖巧的儿子徐小宁。他会帮母亲洗衣做饭,也会在母亲情绪低落的时候都母亲校……
真正改变母子俩生活状态的是王景清,他曾经是毛主席的警卫,几乎是看着李讷长大的,当李银桥告诉他,要给他和李讷牵红线的时候,王景清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。
但是李讷却有不同的看法,她认为自己的母亲犯了那么大的错,跟王景清结婚是在拖累他,可李银桥的一句话,却让李讷放下了所有的顾虑:“那你的父亲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呢!”
后来,远在云南的王景清经常会到北京看完李讷母子,家中的活也几乎被他包揽了,加上两人很有共同语言,李讷对他也很满意,就连徐小宁也很喜欢他。
1985年,两个人举办了低调简单的婚礼。
婚后的日子,王景清成了家中的顶梁柱,给了李讷温馨的家庭环境,两人一路携手走到了现在!
婚姻到底幸不 幸福,只有自己知道,如今李讷脸上幸福的笑容,彰显了她如今的幸福!
